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于12日上午在北京勝利閉幕,作為九屆、十屆、十一屆、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今年已是第16年參加全國兩會參政議政、建言獻策。今年,徐冠巨再次圍繞傳化多年實踐的物流和農業領域,不僅準備了針對性強、具有實際意義的多個提案,還帶去了一系列旗幟鮮明的觀點。在全國政協的10天議程、9次討論以及媒體采訪中,徐冠巨就物流平臺節能減排作用、農業科技集聚區打造、民營經濟生態構建以及政府如何轉變職能等熱點問題提出了中肯的建議和觀點。

徐冠巨參與討論

徐冠巨接受媒體采訪
提升物流效率 實現節能減排 應高度重視公路貨運樞紐平臺建設
霧霾問題是當下政府和社會關注的熱點,罪魁禍首之一的機動車尾氣排放與物流行業密切相關:40%以上的空駛率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和無效益的尾氣排放,加劇了大氣污染。徐冠巨提出的‘公路港’平臺是降低卡車空駛率,提高公路物流運營效率,實現節能減排的有效途徑觀點迅速引起各大媒體關注,新華網、《現代物流報》、《中華工商時報》、《錢江晚報》分別從提升物流效率,節能減排角度進行了報道。
7日上午,工商聯界別政協委員與來自國家發改委、商務部、銀監會、國家質檢總局以及國家安監總局的相關負責人座談,就非公經濟發展中存在的種種難題和困境,進行了深入的溝通和交流。徐冠巨在討論中發言,他呼吁,國家應該像重視客運樞紐中心一樣重視公路貨運樞紐平臺建設,對企業投資此項目時,在容積率、投資強度、產出等方面放寬限制。
徐冠巨還介紹道,傳化公路港目前建成并成功運營了杭州、成都、蘇州三個基地,據測算,僅通過這三個基地的運營,每年可減少卡車空載里程約3.9億公里,相當于繞全國高速公路4000多圈,節約柴油5900多萬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9.2萬噸,相當于1000萬棵樹一年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因此,要從促進中國公路物流運營效率提升、推動整個國家節能減排、經濟轉型升級的戰略高度,大力支持類似于公路港平臺這樣的公共性物流平臺建設。相信通過努力,在全國公路貨運一張網形成之后,卡車在路上的每一分鐘都將是有效的行駛,最大限度地減少尾氣排放,還城市一片明媚的藍天。
徐冠巨在接受《浙江日報》采訪時直言,物流服務是經濟發展的血脈,應將公路貨運樞紐建設納入國家戰略層面,在城市規劃中提前考慮城際之間、干線運輸之間的地面指揮服務系統建設。人民日報、《中華工商時報》分別以《給公路運輸插上信息化翅膀》、《民企當場吐苦水 官員直接開處方》為報道主題,把關注目光投向傳化關于公路港平臺建設和信息化建設。物流的價值在于網絡,徐冠巨表示,轉型經濟下,公路運輸作為現代物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找準切入點、加大信息化推動,讓綜合運輸服務插上現代物流信息化、數字化的翅膀,成為提升公路運輸整體效率、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關鍵路徑。
以四化同步為契機 打造新型農業科技集聚區
中央一號文件連續十年聚焦農業,三農問題在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時期重中之重的地位毋庸置疑。此番,徐冠巨攜《以四化同步為契機 打造新型農業科技集聚區》的農業提案參加兩會,不僅契合中央精神,也從企業家的角度提出了探索性、創新性的建議。
新華社、《經濟日報》分別發表《徐冠巨委員:依托中心城市資源發展新型農業科技》、《打造農業科技集聚區》的文章,對徐冠巨提出的依托中心城市,打造新型農業科技集聚區進行報道,同時,浙江省人民政府網在浙江代表委員關注農業現代化的專題報道中,談及扶持的關鍵詞,并引用徐冠巨委員的話要大力打造農業技術與新興技術、農業產業與新型工業融合發展的新型農業科技集聚區,以新興技術支撐農業技術,以新型工業反哺農業產業,通過農業上下游產業率先現代化,帶動田間地頭的現代化。
在打造新型農業科技集聚區的具體措施上,徐冠巨在提案中明確建議:一是以城鎮化為契機,依托中心城市,鼓勵有條件的國家和省級農業科技園區在保持農業特色的同時,同步發展生物技術、生命科學和其他新興技術、新型工業。為此,有必要調整園區土地利用規劃,適當增加建設用地。二是鼓勵生物產業園區發揮其優勢,大力培育農業生物技術。此舉在臺灣所有的生物產業園區得到推行,取得了效果;在高教和科研資源較好、配套產業較為完整的城市,應規劃建設若干農業生物技術專業園區。三是制定專項政策,引導和鼓勵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精密裝備等領域的企業跨界發展,涉足農業基因工程、農業生產資料、農業生態環境建設、農產品精深加工、農用新材料、農用裝備等涉農關鍵領域。
民營企業實現整體轉型升級 需強化以大帶小、依大育小
在我國民營企業中,中小微企業是重要的塔基,是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活力源泉,它們的持續健康發展,越來越受到關注與重視。徐冠巨為民營企業代言已不是第一次,對民營企業的健康發展也從未停止思考,他提出的民營企業實現整體轉型升級 需強化‘以大帶小’、‘依大育小’觀點被各大媒體紛紛報道,《人民政協報刊》就徐冠巨對以大帶小和依大育小開出的藥方進行了近距離觀察。報道提出,要進一步強化大型民營企業尤其是龍頭企業在經濟領域的帶動作用,從合作發展的角度,發揮龍頭企業對中小微企業的帶動作用,促進整體轉型升級、聯動發展,實現‘以大帶小’。從集群發展的角度,支持龍頭企業搭建產業集聚的創新平臺,孵化培育小微企業,共生共贏,實現‘依大育小’。徐冠巨把這種情景描述為有機和諧的企業生態系統。
《中華工商時報》、新華社、《浙江日報》也紛紛以《強化大型民企帶動作用》、《民企持續困難,期待新的春天》和《浙江全國政協委員建言中小微企業發展:小企業 大未來》為主題,對此觀點進行報道,衍生小企業大未來、大小拉小手等理念闡述。
政府如何轉變職能 要讓有形的手回到口袋中
10日下午,在對各項決議草案、兩高工作報告、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的小組討論中,代表委員熱議新一輪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徐冠巨提出的政府把不該管的堅決放掉,讓‘有形的手’回到自己口袋中來,就會減少對企業和百姓的束縛,激發起市場和社會的活力的觀點報道被中國政府網、鳳凰網等200多家網站轉發,中國青年報等36家平面媒體就徐冠巨觀點進行了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