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4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部署優先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會議重點指出,要建設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和貨物配載中心,加快標準化設施應用,推進第三方物流與制造業聯動發展。
公路港既是制造業和物流業兩業聯動的樞紐,又是助力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路徑。5月19日,《人民日報》刊登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觀點文章——發展公路港突破物流瓶頸,就公路物流發展的重要意義、現狀以及傳化公路港對破解物流瓶頸、提升物流效率的創新實踐案例進行了闡述。
全文如下:
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高于發達國家近1倍。特別是占貨運總量70%以上的公路物流,由于缺乏城際之間的指揮調度系統制約了物流效率。
現代物流業一頭連著生產、一頭連著消費,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產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然而,近年來,我國物流業發展水平和效率提升較為緩慢。據統計,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徘徊在18%左右,比世界平均值高6.5個百分點,高于發達國家將近1倍。據測算,這個比率每降低1個百分點,將可以帶來4000多億元的經濟效益。
在影響我國物流效率的諸多制約因素中,首要者是占貨運總量70%以上的公路物流。我國公路物流業較發達國家落后近20年,車輛空駛率達40%以上,對環境、能耗、交通基礎設施等的負面影響巨大。
究其原因,長期以來我國公路運輸體系中缺乏城際之間的指揮調度系統,誠信體系也尚未建立,貨運車輛的社會化組織程度低,信息化手段運用不足,導致了公路物流效率低下。
為了改變我國公路物流缺少指揮調度系統的局面,傳化公路港類比于空港、海港和鐵路運營系統,建立以公路為干線、以卡車為工具的樞紐平臺,并因地制宜,根據各個區域的發展特點,建立了符合各個城市需求的公路港樞紐平臺體系,快速推進覆蓋全國的網絡化布局。最終形成由基礎設施平臺網絡、信息化平臺網絡、標準化運營系統和規范化誠信系統等系統構成的網絡化運營體系。
實踐表明,公路港平臺拉升了公路物流短板,推動了行業轉型升級。公路港平臺集聚了所在地區85%以上的貨運信息,整合了所在地區80%以上的運力需求資源,形成了一條一個平臺、幾萬家貨主企業、幾千個物流服務單元、上百萬輛社會車輛緊密聯系的產業鏈條。
公路港平臺還可以促進公路物流整合運營,提升物流效率,改變我國公路貨運市場長期以來行業集中度低、車貨信息分散孤立、回程車輛空載率高、車輛資源難以有效利用的局面,幫助相關制造企業節省物流成本40%左右。
此外,傳化公路港已運營的平臺,每年可減少空載里程3.9億噸公里,節約柴油5900多萬升,減少碳排放19.2萬噸,促進了綠色發展,改善了環境質量。
然而,目前全國范圍發展公路港物流事業還剛剛開始。希望在政府、行業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不斷完善,服務更多的城市、更大的領域,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人民日報記者 程晨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