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陽的茶葉,醴陵的瓷器,懷化的香腸……這些“特產”從湖南各地裝車上路,集合到達長沙傳化公路港。貨車載滿后,奔赴10公里外的霞凝港口岸,將貨物托付給“湘歐快線”,一路運往歐洲。
傳化公路港集聚了成百上千家物流企業,服務周邊數萬家貨主。“我們以黨建為引領,把學黨史同解難題、辦實事結合起來,設法解決司機找貨難、運輸效率低等問題。降低物流成本約40%,縮短配貨時間近20%。”傳化集團長沙公路港物流公司副總經理、黨支部書記劉優良說。
在浙江眾多民營企業中,傳化集團第一個建立了黨委。靠著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和黨組織的支持,傳化以一口大缸和借來的2000元起步,從家庭小作坊一躍成為業務覆蓋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現代化企業集團,橫跨物流、化工、農業等板塊。
改革開放給了“第二次生命”
30多年后,已是知名企業家的徐冠巨,仍會想起當年家徒四壁時的困頓場景。
那是1985年,徐冠巨身體出現問題,不得不放棄工作回家養病。恰在此時,父親徐傳化也“失業”了,還欠了26000多元“外債”,徐家頓時陷入困境。
徐傳化一邊用自行車馱著兒子四處求醫問藥,一邊盤算著如何辦廠。
“父親一直有辦廠的愿望。”徐冠巨了解父親的心思。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后,改革浪潮一浪接著一浪,他們萌發了開店、辦企業的想法。
1986年10月,徐傳化東拼西借籌來2000元,以一口大缸、一口鐵鍋為“生產設備”,辦起了洗滌劑廠,開始生產液體皂。
歷經上千次失敗,徐冠巨研發的“901”去油靈產品在市場上一炮打響。公司年年實現銷售收入翻一番,從1989年的200萬元增長到1992年的2000多萬元。
“企業辦得紅紅火火,心情格外舒暢,病魔不知不覺地跑了。”徐冠巨笑稱,改革開放不僅給了他成就事業的舞臺,更給了他“第二次生命”。
“黨建做實了就是生產力”
在“家庭作坊”向現代化企業發展過程中,徐冠巨認識到,黨員素質普遍比較高,能力強、肯吃苦、肯擔責。
1998年9月,傳化集團建立了浙江省第一個私營企業黨委,下設4個黨支部,104名正式黨員。
集團黨委書記陳捷介紹,在他親身參與傳化黨建一系列理念與機制創新,親歷浙江民營企業發展與非公經濟黨建同向共進的過程中,認識到要搞好民企黨建,關鍵還是要讓黨員和員工真正有獲得感、認同感和歸屬感。
張紀明是傳化化學高級設備主任工程師。他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二十年如一日,從事設備維修、技術改造工作,獲得多項國家級、省級獎勵。他牽頭成立技能大師工作室,發揮傳幫帶作用,培養了一大批技術骨干。
“企業黨建,做實了就是生產力,做強了就是競爭力,做細了就是凝聚力。”徐冠巨說。
始終與時代同行
“企業發展戰略永遠不能偏離時代‘主航道’,要始終與黨和國家的發展同向同行。”徐冠巨說。
多年來,傳化集團戰略布局清晰,各業務板塊都聚焦服務國家實體經濟、扎根制造業。
從最早的液體皂、“901特效去油靈”到現在擁有的3000余款創新產品,傳化化學的核心業務——紡織化學品覆蓋紡織印染加工全過程,規模和市場占有率居全國前列。未來培育的業務,同樣是與紡織品有技術同源性的造紙和塑料化學品。
傳化還進軍物流業。杭州一家制造業企業,上游連著2000多家供應商,下游服務5000多家客戶。接入傳化網后,企業實現原材料采購、生產、倉儲、銷售、物流全鏈條業務高效協同,平均訂單執行時間從17個小時下降到13個小時,到貨及時率從80%提高到96%。
“公路港等基礎設施是連接生產和供應的重要環節,通過平臺化資源集聚、智能調度、全鏈協同,實現了各環節高效流通。”傳化智聯總裁姚巍說。